一个资源枯竭的百年矿区走上转型路 井陉之变(一线调研)-每日速看

首页>焦点 > 正文
2023-02-10 08:39:37

来源:人民日报

河钢集团石钢公司新貌。

河钢集团石钢公司供图


【资料图】

井陉煤矿旧照。

井陉矿区区委宣传部提供

建设后的西环旅游路。

井陉矿区区委宣传部提供

井陉矿区城郊复绿前。

井陉矿区区委宣传部提供

井陉矿区城区绿意盎然。

陈其保摄(影像中国)

核心阅读

河北石家庄井陉矿区,因煤而兴,也因煤而困。2011年,井陉矿区被确定为第三批国家资源枯竭型城市。十多年过去,立志“减黑增绿”的井陉矿区现状如何,走过了一条怎样的转型之路?

近日,记者走进矿区,穿越城乡,近距离探查这里的山水林田,感受百年老矿转型发展脉络,剖析其中的抉择取舍。

巍巍太行山东麓,煤炭资源丰富,曾诞生近代中国最早的一批机械化煤矿。

河北石家庄井陉矿区就坐落于此,因地势四周高、中间低,似一口井,故称井陉。

因煤兴城,因煤富民,然而,经年累月开采下,煤炭资源逐步枯竭。2011年,井陉矿区被确定为第三批国家资源枯竭型城市。

不仅如此,粗放的生产方式破坏生态环境,大面积采煤塌陷令人触目惊心。

环境,亟待修复;转型,迫在眉睫。

可作为一座建在煤矿上的城市,产业转型谈何容易?

兴与衰

出石家庄城区西南,来到井陉矿遗址。路边不远,一座36米高的红砖水塔映入眼帘,墙面星星点点的斑驳痕迹,诉说它走过的漫漫岁月。一旁,黑色的南井井架默默矗立,在周围树木映衬下格外醒目。“曾经正是这些设备昼夜运转,将沉睡在地下的资源开采出来。”听罢同行人介绍,记者不由得遐想当年烟囱耸立、蒸汽升腾的采煤场景。

据《井陉矿区志》记载,1898年,中德合资的井陉矿设立在矿区凤山镇,采用现代化采煤工艺,实现了矿井开采、排水、运输等全方位机械化。到20世纪60年代高峰期,15对矿井同时生产,井陉矿区主焦煤产量居全国煤炭行业第二。

“过去整个矿区,几乎家家户户都与煤打交道。”现年40多岁的矿区居民李健说,长辈们大多是煤矿或焦化工人出身,一块煤握在手里一看,就知道种类和品质。

李健回忆,童年生活比较富足,能穿新衣服,隔三差五吃肉。

但是,那时的记忆却多是灰色的:四周大小烟囱林立,冒着黑烟。天空总是灰蒙蒙,一到冬天就容易咳嗽。“煤矿附近山体岩石裸露,连废弃的煤矸石都堆成数十米高的小山,天热时甚至会自燃,可见淡淡火苗。”李健说。

80年代开始,矿区煤炭资源逐步枯竭,国有大矿开始陆续关停闭坑。井陉矿区产业链开始由“地下”转为“地上”,各式各样焦化厂、洗煤厂、水泥厂遍地开花,粗放生产。

外出10年后,矿区长大的刘军梅回了一次老家——井陉矿区横涧乡刘赵村,村子变得几乎认不出。

房子破败、院墙倒塌、荒草丛生、荒无人烟。仔细一看,每家每户的屋墙、院墙都有七拐八拐的裂缝,有的甚至整体裂开。刘军梅边走边叹气,“因为地表塌陷破坏地基,民房开裂,家园都成了危房。”

2009年,160户村民不得不举家搬迁,搬到县城边上的房子居住。

刘军梅介绍,在采煤塌陷区,不仅水泥路会出现断裂,老百姓的耕地也会出现裂缝,甚至一个个大坑。“不少耕地因此无法浇灌,农业减产。”

而在城区周边,更是形成了集中连片的采煤塌陷区。“如今矿区政府以南数百米,曾是一个巨大的塌陷坑。地势低洼,地下渗水外加周边煤矿长期将疏干水排到这里,形成臭水坑。垃圾遍布,臭气熏天,周边百姓路过都得捂鼻子。”刘军梅说。

据统计,井陉矿区采煤沉陷影响面积达34.78平方公里,占矿区总面积的一半。

治理采煤塌陷,刻不容缓。

舍与得

2008年开始,井陉矿区对大量的采煤塌陷区开展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修缮塌陷区破损的道路,维修加固农田水利、电力和通信基础设施,全方位整治面积较大的“臭水坑”。

“城南的臭水坑总面积超过1500亩。将污水排干后,光是垃圾和淤泥就清运了20万立方米。”石家庄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井陉矿区分局副局长程中杰回忆,底部铺设防渗膜并挖土方回填,并根据地形起伏,对上游溪流河道修整改造,保持水土。最后,对坑坑洼洼的土地,“削峰填谷”进行平整。

塌陷地治理“平”了,可矿区却又要面对新抉择:过去的臭水坑,变成了人人眼热的“香饽饽”!原来,这片地区处在矿区城区中轴上,周边是居民区,向北走几百米就是矿区政府所在地,区位优势明显。下一步如何开发,成为关键。

有人建议,既然塌陷区不宜盖高楼,可建设低密度的楼房或者商业综合体,发展房地产;

有人建议,可以扩建焦化厂,增加财政收入,创造更多就业;

甚至还有人提议,矿区耕地少,干脆把这片地分了种地也不错……

众说纷纭。经过反复调研讨论后,矿区区委区政府选择了另一条路——建设生态湿地公园。

“商业开发固然有短期收益,但矿区面积小,公园绿地更少。为了人民福祉和长远发展,应把绿地还给人民,提升城市人居环境和百姓生活质量。”矿区住建局负责人表示。

2014年7月1日,杏花沟生态公园正式开园。公园占地1500亩,由人工湖、湖心岛、空中栈桥、漫水桥、滨湖广场、观景塔、杏园林等景点构成,是一座集矿区特色文化展示、雨洪生态调节、农业体验、市民休闲于一体的城市生态公园,绿地率达90%。

夏秋季节走进公园,沿着木栈道步行,只见几条木板桥阡陌纵横,水鸟在芦苇中嬉戏穿梭。沿着高空栈道漫游,波光粼粼的人工湖、整齐挺拔的森林尽收眼底。公园内,三三两两的居民散步,或健身,或拍照,好不惬意。

就这样,“绿色”在城市徐徐铺展。

利用城北采煤塌陷区建设600亩清凉湾湿地公园,在城区边边角角见缝插针建设“口袋公园”,公共绿地面积逐年增加。

目前,矿区建成27处公园,人均公园绿地面积25.6平方米。井陉矿区也获评河北省首批省级园林城区,2021年12月荣获河北省人居环境进步奖。

减与增

自2012年开始,井陉矿区陆续关停全部数十家矿山。2017年,矿区关停了全部洗煤企业;2018年起又陆续关停了全部焦化企业。自此,百年矿区的“矿”字,退出历史舞台。

长期以来,煤炭和焦化产业是矿区支柱产业,关停后,原有职工何去何从?本地新的经济增长点又在哪里?

来到河钢集团石钢公司井陉矿区新厂区,草木葱茏、群花争艳。这里原址是家焦化厂,如今按照4A级景区标准打造的新厂区,综合绿化率达51%。

在炼钢车间,不见火光四溅,遍布电炉、精炼、连铸等工序的几十台机器人和智能化设备正高效而有序地“工作”着。

2020年10月,年产钢200万吨、钢材192万吨的河钢石钢环保搬迁项目在矿区建成投产。新厂区以废钢为主要原料,实现电炉短流程炼钢、全流程智能制造,从源头上降低排放。经初步测算,相比老厂区,石钢新区吨钢综合能耗降低62%,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减少75%。

井陉矿区以这个项目为龙头,建设冶金新材料装备制造产业基地。目前,银亮材加工、高线冷拔、线棒材精加工等一批冶金新材料上下游项目在矿区落地实施;粉末冶金钢、高端弹簧等36个优质项目已完成签约,产业发展生机勃勃。

38岁的高磊以前在焦化厂做了十多年设备点检工人。焦化厂关停后,他和一批同事都来到石钢新厂区工作。“虽然和以前一样在点检岗位,但新的设备和工艺完全不一样。”高磊回忆,以前焦化厂温度高,里外全是粉尘,有时踩在高炉顶上干活,尽管铺着耐火砖,身上还得穿着厚靴子、厚衣服做好防护,捂得非常难受。“如今在新型钢厂,不光收入涨了,厂房先进没有高温、粉尘和毒气,安全又舒适。”

“黑”色产业走了,好天气多了。

“蓝天白云,青山绿水,如今整个矿区颜色也变得明艳起来,平时经常带着老人孩子出门遛弯。”李健这样形容近几年的空气质量变化。数据显示,与2014年相比,2022年井陉矿区空气质量大幅提升,优良天数由88天增长到255天,PM2.5、PM10、二氧化硫等主要污染物下降均超过60%。

破与立

有的产业转型走得更远。

井陉矿区某农业开发公司负责人范雨亭本是一家焦化厂的车间主任,如今承包了几百亩土地,种植林果、中药。

老范发现,近几年矿区游客越来越多。特别是周末,石家庄市区的游客驾车50公里来井陉矿区游玩,不少人来到他的苹果园采摘。“采摘价比批发价高了两三倍,还省去了人工费和运输费。”老范眉开眼笑。

一个老矿区,怎么变身吸引游客的景点?

“对原有裸露山体和矿区遗址进行生态修复,打造成为兼具自然风光和人文特色的旅游资源。”矿区文广体旅局局长魏江峰道出答案。

2018年开始,井陉矿区开展了露天矿山复绿行动。

站在城北京昆高速井陉矿区(贾庄收费站)下道口向东眺望,迎面可见一座阶梯式山峰,人工开凿过的痕迹依然可寻。这是原某采石场的开采平台,如今平面已种上林草。从高处俯瞰,如同放大的梯田,别是一番风景。

过去由于采矿技术落后,矿区存在大量的渣堆、掌子面的开采平台。“有的地方削山采石料,不仅山体光秃,采石绝壁甚至达百米高。”程中杰说。

关停矿山后,矿区对开采平台的掌子面进行台阶式治理和复绿,最大限度恢复自然景观。“低于45度的缓坡,我们覆盖一层40厘米厚的土层,而后进行种植喷播。”矿山恢复治理项目负责人牛子良说,“陡峭边坡治理是世界性难题。在台阶覆土植树过程中,我们在边缘砌上半米高的石墙,再种上爬山虎。待若干年后依托长势覆盖掌子面,既实现绿化,又降低地质灾害风险。”

据统计,通过建设公园绿地、矿山植树复绿,井陉矿区森林覆盖率由2014年的46.7%提升到如今的58.2%,生态改善明显。

2019年,井陉矿区在西部山区修建了一条贯穿南北、全长11.2公里的西环旅游路,把区内主要旅游景点、景区串联在了一起。

沿着西环旅游路,自北向南,由富于商贾文化特色的贾庄古镇出发,一路领略复绿后的清凉山和天户峪群山风光,路过景色宜人的杏花沟生态公园,最终抵达有百年历史的正丰煤矿工业遗址。一路风景,令人流连忘返。

生态修复复绿,历史遗址赋能,转型中的井陉矿区摸索出发展文旅的新路径。

井陉矿区区委书记段利勇介绍,近年来,井陉矿区通过发放惠民旅游补贴券等举措,积极带动旅游消费。今年春节期间,井陉矿区累计接待游客3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超7000万元,文旅产业正在成为矿区的富民产业。

本期统筹:臧春蕾

版式设计:蔡华伟

标签: 井陉矿区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热讯制鞋网的观点和立场。

相关热点

新华社电 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近日发布《上海市密室剧本杀内容备案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并截至12月8日面向社会公众广泛征求意见。这
2021-11-19 13:46:03
《中国证券报》17日刊发文章《备战2022 基金经理调仓换股布新局》。文章称,距离2021年结束仅剩一个多月,基金业绩分化明显。部分排名靠前
2021-11-19 13:46:03
交通运输部办公厅 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 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货车ETC发行服务有关工作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
2021-11-19 13:45:58
新华社北京11月17日电 题:从10月份市场供需积极变化看中国经济韧性新华社记者魏玉坤、丁乐读懂中国经济,一个直观的视角就是市场供需两端
2021-11-19 13:45:58
全国教育财务工作会议披露的消息称,2020年,中国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达4 29万亿元,占GDP总量的4 206%,我国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
2021-11-19 13:45:48
如果你也热爱“种草”,前方高能预警!让你心心念念、“浏览”忘返的网络平台,可能早已成为一块块“韭菜地”。近日,据《半月谈》报道,有...
2021-11-19 13:45:48
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十四五”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描绘了未来5年信息通信行业的发展趋势。《规划》指出...
2021-11-19 13:45:40
本报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周围围)2021年快递业务旺季正式拉开帷幕。国家邮政局监测数据显示,仅11月1日当日,全国共揽收快递包裹5 69
2021-11-19 13:45:40
人民网曼谷11月17日电 (记者赵益普)17日上午,中国援柬埔寨第七批200万剂科兴新冠疫苗抵达金边国际机场。当天,柬埔寨政府在机场举行了
2021-11-19 13:45:35
金坛压缩空气储能国家试验示范项目主体工程一角受访者供图依托清华大学非补燃压缩空气储能技术,金坛压缩空气储能项目申请专利百余项,建立
2021-11-19 13:45:35
视觉中国供图42亿立方米据有关部门预计,今年山西煤炭产量有望突破12亿吨,12月份山西外送电能力将超过900万千瓦,今冬明春煤层气产量将达4
2021-11-19 13:44:34
14省份相继发布2021年企业工资指导线——引导企业合理提高职工工资今年以来,天津、新疆、内蒙古、陕西、西藏、山东、江西、山西、福建、四
2021-11-19 13:44:34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11月18日电 (记者 谢艺观)“一条路海角天涯,两颗心相依相伴,风吹不走誓言,雨打不湿浪漫,意济苍生苦与痛,情牵天下喜
2021-11-19 13:44:31
近日,交通运输部等三部门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货车ETC发行服务有关工作的通知》。通知提到,对不具备授信条件的用户,商业银行可在依法合
2021-11-19 13:44:31
欧莱雅面膜陷优惠“年度最大”风波 涉及该事件集体投诉超6000人次美妆大牌双十一促销翻车?近日,因预售价格比双十一现货贵出66%,欧莱雅
2021-11-19 13:44:13
43 6%受访者会在工作两三年后考虑跳槽54 3%受访者认为跳槽对个人职业发展有利有弊如今对不少年轻人来说,想对一份工作“从一而终”不太容易
2021-11-19 13:44:13
超八成受访青年表示如有机会愿意开展副业 规划能力最重要64 4%受访青年指出做副业跟风心态最要不得如今,“身兼数职”已成为年轻人当中的
2021-11-19 13:44:01
发展氢能正当其时【科学随笔】氢能是一种二次能源,它通过一定的方法利用其他能源制取,具有清洁无污染、可储存、与多种能源便捷转换等优点
2021-11-19 13:44:01
“千杯不醉”的解酒“神药”能信吗?专家:网红“解酒药” 其实不算药俗话说,“酒逢知己千杯少”,酒一直是国人饭桌上至关重要的存在。尽...
2021-11-19 13:43:57
最新文章

相关推荐